•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新闻频道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户不落挪穷窝 崆峒区颉岭村脱贫奔小康

时间:2016年09月23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户不落挪穷窝 崆峒区颉岭村脱贫奔小康

颉岭村村民搬迁新居。(每日甘肃网 (微博)张珊/摄)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户不落挪穷窝 崆峒区颉岭村脱贫奔小康

颉岭村肉牛养殖。(每日甘肃网张珊/摄)

9月21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一行人来到平凉市崆峒区颉岭村,实地探访这里的扶贫工作。

搬新居挪穷窝

“耕地靠牛,通信靠吼,交通靠走,吃水靠挑,电视雪花飘飘”,这是过去颉岭村真实的生活写照。颉岭村位于峡门乡南部山区,地处关山林缘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两大贫困区,海拔1841米,气候高寒阴冷,早晚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季短并且产量低。全村132户503人,是全乡十个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颉岭村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落实精准扶贫。针对颉岭村沟壑纵横、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对分散居住的13个沟壑梁峁的76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选择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分设回民安置点2处、汉民安置点1处,建成全区规模最大、搬迁安置贫困户最多的集中安置点。

乡党委书记朱建民说:“过去颉岭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落后,群众分散,道路崎岖,一到雨天湿滑泥泞,人们都说颉岭村有三件宝‘鞭杆、水鞋、烂棉袄’。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广泛摸底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一户不落,集体搬离穷窝,这也是该村最大的变化。”

颉岭村整合中央财政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两个共同”、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1006.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2万元,建成了路、水、电、房、村部、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金融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极大地解决了群众住房、饮水、用电、看病等难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村委会主任马文成说:“安置点的道路、人饮、排水排污、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都建起来了。在以前,这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

促产业谋发展

房新了,水清了,电来了,路通了,但是群众的腰包还没有鼓起来。马文成与村委其他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在村子里发展肉牛养殖。为了让村里人放心,2000年,马文成率先贷款,引进西门达尔良种基础母牛四头,开始带领全村发展肉牛养殖。

马文成说:“我们村素有养牛的传统,我们不断的改良肉牛品种,改进饲料。目前,村里平均每户养牛八头,村民也尝到的甜头,现在每户靠养牛最差一年也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在马文成的带领下,颉岭村的村民积极转变观念,目前在安置点规划集中养殖小区3处,建成单列式牛棚60座,配齐青贮池、看管房、消毒室等附属设施,使群众肉牛养殖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式散养到规模科学养殖的转变,肉牛产业已经成为颉岭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单一的产业还不能真正让村民富裕起来,经过再三的考虑,马文成决定带领村民实现“走出去”的路子,拓宽致富道路。在多方积极努力下,颉岭村率先在全乡建成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点,把优质的土蜂蜜、土鸡蛋、牛肉推销了出去,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大发展。

“颉岭村下一步打算是继续退耕还林,开辟经济林,种植中药材,给农户带来更多实惠。根据颉岭村的气候条件,我们打算先种植党参,然后逐步进行推广。颉岭村的路是修好了,致富的路子也要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朱建民满怀信心的说。

文章热词:成人高考
上一篇:福建原副省长徐钢受贿案一审开庭 受贿1977万余元
下一篇:两部门有条件解除对美国30月龄以下牛肉禁令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