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安庆师范学院 > 浏览文章

著名学者葛剑雄做客敬敷大讲堂谈“文化何以自信”

(编辑:安庆师范学院 日期:2021年05月19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5月12日,龙山校区图书馆东报告厅座无虚席,著名学者葛剑雄做客敬敷大讲堂,为400余名师生带来名为“文化何以自信”的专题讲座,9万余人次通过网络直播收看了讲座。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讲座伊始,葛剑雄引用恩格斯的言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化”“文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文化是在生活、生产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规则等;文明则是人类或某一群体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黄河塑造了中华文明,未来与长江文明共造复兴。”葛剑雄介绍说,公元前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西辽河出现文明起源迹象,公元前5300年以来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葛剑雄仔细分析了黄河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的原因。他认为,土壤质地起着决定作用。

黄河的中下游流经黄土高原和由黄土冲击形成的平原。这些土壤疏松,适合耕种,气候温暖,降水充足,就奠定了人类得以获得繁衍的基本所需——粮食。葛剑雄分析,如果这里的土质不疏松,就容易像兰州的兴龙山一样,形成茂密的森林或植被,那么,当时的工具难以清除,就无法种粮食。 “黄河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不是偶然。”黄河文明距离其他文明非常遥远,因此既有不被外来文明野蛮侵袭破坏之虞,但也有不与其他文明摩擦、碰撞、挑战、竞争、交流的短板。

中华文明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葛剑雄指出,“小麦栽培技术源自中亚或东亚,我们引以为豪的青铜冶炼技术来自古巴比伦,这些外来文化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中华文化的定义与其特点

什么是中国文化?葛剑雄从历史时期中国境内和部分藩属国文化、今天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化、汉族和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农业民族与游牧业民族各有所长等四个方面阐释中国文化的内涵。

“过去我们经常强调农业民族的先进性,实际上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衣着服饰,中原人民都深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物质的交流某种程度上同样影响着文化发展。”葛剑雄列举经典历史事件“胡服骑射”和“茶马互市”来讲述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葛剑雄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主要有:中国文化基本独立发展,但并非无外来影响;中国地理环境远离其他文明中心,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文明保持了延续性;中国文化适应农业社会;中国历史上军事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学习者;古代中国文化具有“开而不放,传而不播”的特点。

文化自信的理由

 中国文化何以自信?“理由有五点:中国文化最适合国情民情;中国文化能够不断更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中国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走向世界。”葛剑雄教授认为,这些是中国人拥有文化自信的理由。

“如何学习历史地理?”“您是怎样定义中华文明有没有中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该保护传承还是活化适应现代社会?”面对学生们的困惑,葛剑雄一一为大家做出解答。

为了近距离感受名师风采,历史学专业2019(2)班的丁瑞晨提前四个小时就从菱湖校区来到龙山校区。手捧葛剑雄教授亲笔签名的著作,丁瑞晨的喜悦溢于言表,他说:“今日我追星圆满了!葛教授不仅给我签了名,还解答了我在学习中的困惑,他的一席话让我对历史地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明晰了我未来的学习方向。”

人文学院二级教授方锡球主持报告会,“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自信既是对己方文化的认同和肯定,也是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学习借鉴。”方锡球认为,“葛剑雄教授带领我们从哲学的视角,由文化自觉引入到文化自信,体系化地展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强调了地理条件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用强有力的理由回应了‘文化何以自信’。今天的讲座可称得上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

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黄河与中华文明》《葛剑雄文集》等。

(撰稿:鲍慧琳 摄影:栗伊琳 审核:陈东 陈秀)

 

上一篇:党史学习教育我校师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下一篇:校领导赴岳西参加“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科技要素对接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