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咸阳师范学院 > 浏览文章

政策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相关解读

(编辑:咸阳师范学院 日期:2020年02月28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解读之一

本报记者 高靓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首部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什么党和国家在现阶段要出台这样一份文件?它对教师发展、教育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和影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专家、教师。

  

对教师战略地位的精准把握

  

  “《意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教育,对教育的重要性作出过很多精辟论述,比如‘强国必要强教’‘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搞好教育首先要有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文件中这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邬志辉说,党的十九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对世情国情民情作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此次《意见》的出台,就是对战略全局的把握和对教师战略地位的精准把握。

  邬志辉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我们的人口接受更高水平、接受更多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就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表现。”

  “环顾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师地位、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都比较高。比如,大家都关注的芬兰教育,教育搞得好,就是教师地位高。”顾明远举例说,“过去,我们的社会中尊重教师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这次党中央出台《意见》,强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对加强队伍建设特别重要。”

  顾明远说:“从我国的国情看,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还提出,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数量发展变为提高质量,这不仅仅是对制造业等经济领域说的,教育也同样如此。”

  “教育领域很多热点难点问题,如老百姓意见最多的择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水平不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水平才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根本之道。可以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了深化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灵魂。”顾明远说。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使人温暖、令人振奋,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关怀。”党的十九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杨琼英读完《意见》后激动地说。

  “《意见》给教师的定位很高。什么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什么是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什么是新时代教师的地位?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这样解读。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意见》从制定到出台,前后修改了90多遍,就是为了让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期盼得到充分体现。“关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地位待遇、专业素质、工作环境、人文关怀等方方面面分别作出了指示。”

  “内容很实,措施很全,操作性很强。”多位专家、教师对《意见》给出共同的好评。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效果实际上经过了专门的设计。“过去的文件一般按业务分块,如教师培养、培训、发展,具体到各个学段可能就只是一句话,很难写细写透。这次《意见》在写法上有创新,采取了‘分类施策’的原则,每个部分下面,分别按照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院校教师、高校教师等学段进行专门阐释,形成网格状结构。这也是为了让所有教师都能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关怀。”

  顾明远认为,党和国家的关心也包含了对教师的新期待,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过去只说合格教师、优秀教师,这次的表述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是第一次,要求非常明确,也非常具体。”他说,“建立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树立理想信念,这是最关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的能力,热爱学生,以德施教,以身作则。”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重大政治任务

  

  《意见》明确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分两步走”的思路。对此,顾明远解释说:“20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全面小康,对应的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2035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第一阶段实现的时间,也是教育现代化实现的时间,这说明教师队伍建设与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步进行。”

  按照这个时间表,最重要的无疑是落实。

  “纵观新中国历史,由党中央出台的教育文件数量是比较少的。这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站在了高位上,由中共中央颁布,说明它已经不简单是一项行政事务,而是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邬志辉解释说。《意见》中说得直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政治任务也意味着,是党基于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判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致的,那么教师队伍建设就不仅是教育的事,也是关系到国家整体竞争力的事。”邬志辉补充说。

  顾明远注意到,《意见》中专门以“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题论述了如何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这些保障措施都切实保证了政策有效落地。”

  顾明远提醒说:“各级党委、政府要转变观念,不要把升学率当作政绩观,要尊重教师,不要给教师施加升学压力。按照中央部署,与中央保持一致,只要严格按《意见》来办,就能把教师队伍建设好。”本报北京2月1日电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解读之二

本报记者 柴葳 王家源 高靓

  “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首部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突出师德”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明确给出了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的新标杆。

  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文件的出台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将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新型教师队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基层教师。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注意到,《意见》中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对党员教师提出的要求,都是以往相关政策文件中未曾突出的新内容、新要求。他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队伍党的建设提出新内容、新要求,恰逢其时。

  《意见》明确,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位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江西省教育厅原总督学汤赛南认为:“《意见》强调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党支部为抓手,抓好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是灵魂工程、内核工程、青苗工程和堡垒工程,其意义在于抓好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生力军。”

  “《意见》指明了思想政治武装头脑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征,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教师政治和业务素养强大,才能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副校长陈寅说。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坦言,总的看,我国教师队伍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个别教师违反师德现象时有发生,虽属极少数,却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影响了教师形象。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就是要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具体而言,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发展工作;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

  

牢固树立教师职业自信

  

  “作为基层普通教育工作者,《意见》的出台让我感到由衷的激动、感慨!”内蒙古赤峰市阿旗巴彦宝力格小学教师额尔德木图认为,之所以说教师是最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因为教师职业关乎每个人的成长。“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国家这么重视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更要做好榜样,把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额尔德木图说。

  顾明远说,《意见》特别强调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建立起“四个自信”,对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来说,树立理想信念尤为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然后才能通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育育人能力,真正实现以身作则、以德施教。”顾明远说。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两条清晰的路径:一是政治素质的提升,二是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宁本涛认为,从师德师风建设的维度看,二者并不矛盾,教师政治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素养的培养统一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要努力增强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岗位的信念感。

  “强化师德建设,有利于孕育新时代强国大师产生的良好生态。”广东嘉应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杜德栎认为,《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战略认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也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自我发展的强烈内心愿望。

  

充分体现教师职业价值引领

  

  “师德是教师的内在自觉,会外化为行动,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从强调教师学科育人作用到强调教师价值引领作用的转变。”宁本涛认为,无论是提出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还是强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都是对师德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意见》明确,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强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顾明远认为,师范教育要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才能在教师走上岗位后,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

  

  

锻造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利剑”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解读之三

本报记者 赵秀红 焦以璇

  作为十九届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刚刚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今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是一项惠及1578万教师的战略性改革,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如何振兴教师教育?如何锻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利剑”?教师教育目前还面临哪些难点?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专家、教师。

  

办好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

  

  “《意见》提出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从师范院校招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予以明确保障,令师范院校倍感振奋。”党的十九大代表、青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冶成福告诉记者。

  “办好师范院校,既是教师教育的‘固本之策’,又是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优秀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最大公约数,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呼唤专业而又敬业的教师。这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肩负的神圣使命。”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李源田表示。

  “大力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这是《意见》一个新的变化,以往的文件在顺序上往往把高校置于地方政府前面。”冶成福敏锐地观察到了文件表述上的细微变化,“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教育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在教师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和职责。”

  未来如何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首先要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增设教师教育二级学科,教育硕士、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以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其次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这也是一个崭新的政策。

  “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是《意见》的又一大亮点。

  “6年的期限比较合理,有助于公费师范生兼顾事业成长和家庭发展,这是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人性化和弹性化的体现。”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服务期的设置未来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服务区域作更加弹性化的安排,同时还要畅通退出机制。

  朱永新认为,培养教师需要好的“毛坯”,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做教师,未来要深入思考。比如在芬兰,优秀的人是做教师,而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做教师是穷人家孩子的第一选择,因为可以免费。要努力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现在不仅要尊师重教,而是要尊师敬教,有了共识再谈具体问题”。

  

不断加大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造条件,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这是新时代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战略性举措。

  “鼓励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有利于打破目前单一的教师培养体系,要不断加大教师教育的开放性。”朱永新表示,仅靠师范类院校培养教师,面比较窄,数量供应不上,举例来说,6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规模不到600人,远远不能满足幼师发展的要求。

  朱永新分析认为,综合性大学生源基础好、素质高,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中等学校新招聘的教师中,较少比例来自师范院校,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教师教育开放性的必要性。很多综合性大学本身设有教育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在这样的架构基础上,直接赋予他们教师培养职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学生可以通过辅修等形式以及4 1、4 0.5的模式提高实践经验。

  嘉应学院教授胡解旺也非常关注这一新政。在他看来,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基本局限于师范类院校。近年来,师范院校的吸引力明显逊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生源质量逐年走低,也影响了教师教育质量。现今,“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的排头兵,本身具有一流师资、一流生源和一流的软硬条件。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一方面能极大地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形成“鲶鱼效应”,可以更好地激发传统师范院校的活力,从而在整体上不断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

  目前很多非师范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教师队伍,“以考试代替培养”是否合理?冶成福在基层调研发现,很多非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基本功不够,教学能力有限,“要把培养当成重点,改进和完善教师资格证获取方式,把一定期限的实习、实践时间纳入考查范围”。

  

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意见》对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职业院校教师、高校教师等4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既提出统一的要求——“高素质”,又各有目标——中小学是“专业化”,幼儿园教师是“善保教”,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高校教师是“创新型”。怎么理解文件的这一精神?从中央到地方,应该怎么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意见》明确了对各层级教师的学历要求,相应都有所提高,比如,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到师范专业的专科和非师范专业的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高到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高到研究生,这是一大亮点,这也符合国际潮流。”朱永新说。

  《意见》对各层级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对于培养学校来说,标准明晰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方向更明确。对于基层学校,无疑找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抓手。

  山东德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李金梅认为,《意见》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管理等提出了新措施、新要求、新目标,学校将继续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薪酬制度等试点改革,形成教师聘用长效机制,增强职业院校教师吸引力。而大连市金州区第一幼儿园副园长王庆娜则认为,《意见》对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式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引。作为一名一线的幼教工作者,将坚持保育与教育并重,力求实践与创新融合,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

  在朱永新看来,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关键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开放程度。要解放思想,打破学校教师资源和社会教师资源的界限,未来的教师可能不在学校体系里面,来源更加多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聘请体系外的教师,“能者为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价值取向,期待今后出台实施细则。

  怎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在师范教育体系中,对教师培养的内在规律认识不够。”朱永新指出,教师培养要贯穿职前职中职后,关键是要把握培养的内在规律。“比如,我提出的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三专模式’问题:其一,专业阅读没有进入教师培养体系,缺乏对教育原著经典的解读、剖析和研究,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没有形成对教育经典的敬畏。其二,缺乏专业写作的锻炼。专业写作是反思的重要途径,学习日志和手记对提升教学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到了岗位以后没有这样的习惯。其三,在专业共同体中,教师缺乏专业交往的技能。”

  专家们都提到了师范生的实习环节。比如,很多地方的师范生实习“走过场”,短短两个星期,或者“放羊式”实习。冶成福认为,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师范生顶岗实习的领导和管理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经费保障、实习基地建设上进一步加以明确。他建议,把教师教育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之一,给实习院校一定的补贴、给实习指导老师津贴,让学生不再成为实习学校的负担。本报北京2月3日电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之四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是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更是“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的落墨之处。随着《意见》的颁布实施,需要以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和重要抓手,认真琢磨如何“破题”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城乡、区域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职称、学历等差异,因此,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首先要正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下,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决策部门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要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优化编制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义务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堪称筑基固本。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要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在当前教育区域不均衡的现状下,尤其要注重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具体可借助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和校长向乡村校、薄弱校流动等举措,切实缓解部分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师引不来、留不住”的实际困难。其前提是要注重保护轮岗教师的合法权益,从精神、物质、专业发展、在职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从计划规模、工资性补助标准、继续深造等方面深入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满足老少边穷岛地区教师补充需要。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教师应各有侧重。就职业院校而言,当务之急是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可以尝试将在行业企业的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鼓励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教师考核评价方面应体现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普通高校方面,应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关,强调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优化教师年龄、学历、职称、学缘、地缘等结构,鼓励和规范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推行聘任、职称评审、薪酬、评价考核等一揽子制度改革。

  总之,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应注重保障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教师队伍。要用心留住那些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引导他们潜心教书育人。通过改革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让醉心于教学的“老实人”不吃亏。同时,给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上升以充足空间,打造一支富有理想、创新意识、闯劲干劲,以及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学校管理人才队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进入新阶段,并将转化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强大驱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战线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共同描绘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审核评估•评估进行时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见面会
下一篇:我校举行201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