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铁肩·热土”——丝绸之路国家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唱响时代主旋律 中外高校艺术师生相应附和“一带一起”战略
2017年1月3日,由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泰国博仁大学和中国渭南师范学院共同主理的“丝绸之路国家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隆重开展。来自丝路国家的高校艺术师生、美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代表,京、冀、豫、辽、浙等部分高校代表,渭南师范学院校友代表、教师代表、门生代表、消息媒体记者共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并兴高采烈地参观画展。
集合“一带一起”多国多校艺术巨制
艺术师生、美术家156幅作品震撼推出
“渭南师范学院特聘的中外艺术家们以高超精湛的技艺创作的画作,充分表达了对‘一带一起’战略的附和和相应,这是全国艺术师生第一次,弥补了‘一带一起’战略的空白。”出席本次画展的闻名美术评论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教授对展出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一带一起”国家战略主题展览规模大、覆盖面广、作品质量高的美术展览,本次大展表现了丝路国家高校交流合作、美术学科的艺术创造、师生风采和美术家的良好成果。展览共展出中国、俄罗斯、泰国、韩国及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等丝路国家艺术师生和美术家精心创作的156幅作品,包括中国渭南师范学院学术顾问和特聘教授、闻名画家刘大为、刘文西、杨晓阳、杜滋龄、苗再新、任惠中、王珂,书法家林春兰、陈默石等老师的新创作品,和俄罗斯现代闻名画家卡马罗夫·尼古拉、安德烈·斯克里亚联科,乌克兰人民艺术家伊戈尔·梅利尼楚科,塔吉克斯坦闻名画家萨比洛夫·扎吉尔,哈萨克斯坦当今最闻名艺术家之一、功勋艺术家、国家科学院院士穆拉舍夫·卡米利·瓦利阿赫梅多维奇,亚美尼亚闻名艺术家、美协主席卡伦•阿格米亚恩等美术家的作品。
本次画展经过长达1年多时间的严重筹备,通过丝路国家艺术师生和美术家们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光显的时代特性,或浓墨重彩、大气磅礴,或精谨精致、清新明快,生动形象地展示实施“一带一起”战略的思想文化底蕴、创新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知识人士分外是青年大门生的附和与举措、国家战略的光明前景。
《集结—出发》《忆往昔—峥嵘岁月》《渭华照金精神》《延安金秋》《长征记忆》《莫斯科街景》《象与熊猫》《草堂春色》……艺术师生、美术家们功力深厚、才华横溢,他们通过创作表达对民族精神和良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泼洒在美好生活下的浪漫与激情。一幅幅作品,倾注了他们的热情和才华,为众人奉献了一次高水平的文化盛宴。
在展出现场,参观者边听讲解边观赏,时而驻足细细品读,赞不绝口。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位美术专业的同窗告诉记者,在浏览作品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伟大的艺术享受,还能获得更生动的理想信心的教育和启示,“这些作品是丝路国家人民弘扬良好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是发展丝路情怀的生动表达”。
五部分主线铺展
充分表达弘扬良好民族精神和发展丝绸之路情怀
“丝绸之路国家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大型画展,是中国国家画院最大规模“一带一起”主题画展。美展以“使命·铁肩·热土”为主题,以继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丝绸之路国家相干民族良好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为主线,分“伟业先声”“艰苦岁月”“丝路人文”“创新创造”“无穷风光”五部分,内涵雄厚,情势多样,每一幅作品都表现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主题,透视着丝路国家知识人士与青年大门生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折射出人民和睦友善、青年连合向上、世代创新创造、共同寻求福祉的精神风貌。分外是渭南师范学院师生参展画作多为巨幅之制,“气势恢宏,技法精湛,充满蓬勃昂扬的时代激情!”现场,一位参观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一带一起”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间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寻求,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新的正能量,增长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邂逅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协调、安宁、富裕的生活。在艺术师生和美术家的笔下,一幅幅作品将“一带一起”国家良好思想文化、人文精神和天然风光逐一铺展。
中国师生的《红船精神》《渭华照金精神》《延安金秋》《经幡飘扬》《丝路互市》等作品,体现红色精神,体现中国精神,表达红色精神以至中国精神是发展丝绸之路的精神动力。
俄罗斯师生的《莫斯科街景》《生命之水》《时光追忆》等作品,通过显现丝绸之路的闹热热烈繁华与繁华,体现中俄文化交流,表达俄罗斯人民对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友爱支撑之情,以及对东方邻国大力发展贸易交往的满心期待与热情盛赞。《回眸》《春暖》《秋实》等作品,表达俄罗斯人民坚强不屈、坚忍不拔、英勇果敢的巨大民族精神。
泰国师生的《象神》《中泰友爱》等作品,以大象、椰树、佛塔等为元素,反映泰国人民对理想生活的寻求与向往,展示丝绸之路贸易促进中泰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繁荣了市场,架起了民心雷同桥梁,表达泰国人民发奋图强、兼容并包、乐观向上的巨大民族精神。
韩国师生的《山居图》《溪山晚归图》等作品,以独特视角、精致的笔法描绘山川景物、天然风光,表达韩国人民热爱和平、英勇不屈、身土不二、兼收并蓄的巨大民族精神。
艺术师生和美术家们以点带线,以线及面,结合山水、人物、动物等油画、国画情势,显现各民族巨大精神,反映巨大民族精神之特质,表达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期待与深切祝福。
国际朋侪、社会各界高度表彰
优美画作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丝绸之路国家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大型画展集引领主题之光显、作品地域之广泛、体现历史之壮阔、表达内涵之深刻、创作艺术之精湛于一身,分外是“伟业先声”“艰苦岁月”两部分的46件“红色精神”主题作品,充分显现了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渭华照金精神”“百色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0种“红色精神”,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知青精神”等极具时代特性的“红色精神”新内容。
高校艺术师生和美术家们以无穷景仰和崇敬的心情创作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光显的艺术风格,第一次全景式反映了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传播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寻开始,沧桑百年,党向导革命和建设的红色精神系统在我国的产生、发展以及内容的赓续雄厚历程;生动显现了革命先进导夫先路、弘文励教、浴血奋战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者的骞翮远翥、会通创新;显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繁荣昌盛的时代美景和中华民族巨大中兴的民族梦想;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先进的敬仰、想念之情及其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敬,对红色精神以至中国精神的弘扬、创造和雄厚。
这些作品以史为轴,以时间为经纬,通过绘画艺术体现情势,全方位体现中国红色精神的产生、发展、雄厚的完备过程,弥补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专题空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简直就是一幅幅绚丽无比的历史画卷,参观母校主理的美展,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升华。”现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校友在女儿的搀扶下,特地来观看画展,“很激动,很自大”。
国画《渭华照金精神》创作者大秦岭画派创始人、闻名人物画家王俊杰教授谈及创作感受时说:“中共党史学界早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说,1928年5月爆发的渭华起义,是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起义,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渭华起义的继承,是秦东地区党的早期革命运动的紧张内容。这幅作品反映的就是1933年秋照金根据地在遭到多次围剿后,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为代表的根据地向导人做出扩大根据地并北移决策的情景。”
记者看到,取材于革命先进们战斗过的陕北高原的国画作品《延安金秋》,山坳嵌着两孔窑洞,不远处飘扬着一壁红旗,显现秋天万物丰收、层林尽染的景象,寓意革命成果如秋天的果实般丰硕,表达人民群众对延安精神的敬仰之情。画面中虽然没有人物,但通过景物暗示出人的运动。“颇有几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意味!”现声一位参观者说。
创作者大秦岭画派创始人、山水画家季玉民教授介绍,这幅画创作历时三个月。为了深刻体悟延安精神,他赴延川写生,走访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延川之行,让我了解到了老革命家做人做事的精神,他们艰苦奋斗、与人为善,这种精神恰恰是当下社会所缺少的。”他将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与老区精神相结合,采用冷色调寓意、处理天然随性、以小见大。
在展厅里,闻讯前来参观的人认真听、细心看,细致了解作品体现的中国历史的光辉历程,“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心教育课,让我们更加爱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位青年对记者说。
“红色精神”主题美术创作运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对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极具现代价值的中国“红色精神”内涵的深入发掘和正确阐发,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的“红色精神”新形态—“中国精神”的雄厚实践。
“这对于新时期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于继续党的精良传统,弘扬传承红色精神,更具有十分紧张的意义,这也是我们高校艺术师生和画家们的责任和任务。”参加美展的闻名美术评论家、《美术观察》主编李一透露表现。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理论部主任、闻名理论家张晓凌教授透露表现,“丝绸之路国家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是极为不平凡的一个展览,“这些艺术家们不仅仅有高超的艺术水平,更有着高度的政治憬悟,懂得如何让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用艺术的体例践行红色精神”。
系列作品倍受关注
赞颂巨大时代精神,艺术源于生活
据美展负责人介绍,在渭南师范学院师生作品中,有一部分反映上世纪后半叶知识青年生活。有反映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的场景,有反映大庆油田会战的情景,有体现北大荒知识青年耕作的情景,等等。
记者细致到,在美展的“艰苦岁月”部分,有一组反映习近平同道和先辈知识青年们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村时工作和生活的作品倍受关注,每一幅作品都有其体现的完备故事和人物。参所观者对良好知识青年所体现的青年精神尤为赞美。
渭南师范学院师生在延川梁家河采风时,了解到了上世纪70年代,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习近平为交通未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设法用沼气进行煮饭、点灯的生动事迹:带领几个青年到七八公里外的前马沟去挖建沼气池必要沙子,带头从很远的公社所在地背沉重的水泥,和技术员刘春合跳入沾满粪浆、又脏又臭的沼气池中清洗池壁抢修漏气的沼气池……
“习近平为民办实事不辞辛勤,昔时是他在梁家河点燃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池。作品《沼气池完工的高兴》体现的就是他和知青伙伴们与村民在沼气池竣工后的高兴情景。”王俊杰告诉记者。
《磨面机的故事》画面上的磨面机,是知青习近平用上级奖给本身的奖品摩托车给村民换来的,是梁家河村第一台磨面机,为梁家河和四周村庄群众磨面带来了方便,也给村里带来了经济收入。这件事当时传为佳话,迄今为民赞美。
《修水坝》体现知青书记习近平带领村民修水坝、村民送来餐饭时的情景,反映了支部书记习近平带领一班人从长设想解决旱地浇灌难题的事情。
梁家河村是他昔时插队生活了7年的地方。作品《好后生》反映了知青习近平十六岁到陕北后,陕北这块红色地皮纯朴敦厚的民风、艰难困苦的环境,陕北人民自傲乐观的性格,滋养、磨练出了他坚毅的品格。创作者王俊杰告诉记者:“习近平同道2015年2月回梁家河看望乡亲时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不要鄙视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作为一名艺术人士,深受启发。”
“这些以习近平和知识伙伴们的故事为素材的作品,以新的艺术视角创作体现了知识青年的爱民为民情怀、先辈理念干事、无私奉献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反映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用美的艺术传递正能量”,一位参观者感触地说,“画面清新,平易近人,很受启发。”(通信员 张统宣)
下一篇::表达良好青年精神的丝绸之路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