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南京大学 > 浏览文章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

(编辑:南京大学 日期:2016年01月30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1月21日,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主持。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

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南京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系列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上级单位的关心指导下,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旨在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于一体的新型智库。南京大学将高度重视“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工作,举全校之力,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一是加强深度融合、提升原创能力;二是面向学术前沿、打造精品成果;三是围绕国家需求、加强话语权建设。中心将立足高远、放眼世界,在以张宪文先生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发挥智库功能,整合全球学术资源,力争早日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队”,成为全世界抗日战争研究的中心,引领抗日战争研究创新路径,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

张异宾书记致辞 (佘治骏 摄影)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表示,抗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会形成六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的原则,努力发扬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第二,努力改变过去研究力量分散的状况,形成全国性的大的研究团队,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三,开展校内协同、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馆协同、共同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第四,开展抗战研究的国际合作,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平台;第五,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联盟,将世界各国及中国海峡两岸的相关学者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研究队伍,共同开展抗战研究;第六,推进抗战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工作。

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和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骏共同为中心揭牌。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

张东刚司长和陈骏校长共同揭牌 (佘治骏 摄影)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宣读“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与各委员会人员名单。

张异宾为中心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陈骏为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并为此次新聘任的南京大学兼职教授颁发聘书。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大学成立

颁发聘书 (佘治骏 摄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研究员宣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前常务副主任、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金冲及发来的贺信。

中国国家档案局前局长杨冬权、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复旦大学吴景平教授分别在致辞中祝愿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创新中心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在发言中表示,南京大学以“抗日战争研究”为主题发起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建立在清晰的自我定位、深厚的前期积累和充分的合作基础之上的。作为牵头单位的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抗日战争研究的单位之一,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他对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了几点建议:一是围绕国家需求,建设高端智库;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改革;三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抗战精神;四是深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传播。他希望,中心能够积极探索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在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决策支持、舆论引导等方面,逐步形成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思路,加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

参加会议的还有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巡视员刘金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翟玉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胡德坤、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蒋永敬、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长费约翰以及各协同单位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社科管理部门的代表和海内外参与单位的专家、领导等。(新闻中心 齐琦)

上一篇:我校召开老领导新年座谈会
下一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及钓鱼岛问题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