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山东大学 > 浏览文章

法学院举办寻找独角兽读书会

(编辑:山东大学 日期:2016年06月23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本站讯]6月19日,由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山东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现代性暨武树臣《寻找独角兽》读书会”在洪楼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济南大学政法学院、烟台市莱州市人民政府、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大学法学院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参加了读书会。
  武树臣是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其新著《寻找独角兽——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法文化》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9月出版。主持人李道军说,此次读书会的目的,是以《寻找独角兽》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源及现代走向。副院长周长军代表山东大学法学院致辞,他充分肯定了武树臣教授为法学院的学科教育,特别是法史学科建设的贡献,认为研读与讨论《寻找独角兽》,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法文化的精髓,促进我们对传统法文化的思考,为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镜鉴。
  与会专家在会上交流了阅读《寻找独角兽》一书的心得。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表示,对武树臣的治学精神深感敬佩,认为通过古文字的解读来探寻中国古代法律产生、古代法律形态和古代法理念,分析是否与西方有共同的规律可寻,提供了观察中国法文化全貌的独特视角。这项研究对理解中国法理念的独特性、法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以及中西方法文化的优劣评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小红谈到,读武树臣的书,让人想起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说的“余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寻找独角兽》正体现出他其人其书的特点,既踏实又有一种格局,既注重细节又注重观点。该书从古文字的角度对法的起源的探索,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起源决定特色,也决定走向。探索最初就是探索未来,研究法律的现代性离不开对法律基因的发掘。本书的特点之一是以大量的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法文化演化的过程,引人入胜。河北经贸大学教授武建敏说,武树臣的书,揭示了生活中的法理学、古文字的思想世界两个境界。他通过古文字的研究,展示出法理学内在于生活的立场,知识体系不是抽象的,对法学的思考应立足于生活;比如“仁”既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价值。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分的格局,探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融合,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也有助于揭示法的实践本性与生活本性,是推动法治实践学派形成发展的思想和逻辑起点。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忠军认为,中国文化的原生态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寻找独角兽》用古文字学、资料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法文化进行探讨,应当说填补了学术界的一个空白。这种“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做学问的方法,是方法的创新,也是观点的创新。文字语言不只是工具,其本身就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山东政法学院《政法论丛》主编孙培福说,通过对书名中“寻找”二字的解读,对客观的发现与主观的发明进行辨析,认为“寻找”一词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客观挖掘与发现。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琮军指出,武树臣的《寻找独角兽》一书,溯源中国传统法律,架构了磅礴的体系。书中对一些普遍的概念做出了新的解释,不仅有文字的解读,还有对诸如“改法为律”等具体制度的考察。烟台市莱州市副市长韩长安说,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十分钦佩武树臣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他将许多很难获取的信息呈现在书中,解开了自己平时阅读和思考中的疑惑。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东夷文化,去除了人们对东夷是野蛮文化的误解,合情合理的解释了古代的法律观念。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田夫认为,该书重视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一些基本概念的研究与梳理,打破了法理法史学科的藩篱,为发现古人的基本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为建构和理解中国法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文波说,阅读此书感到“极为震撼”,书中涵盖了如此丰厚的史料,通过对文字不同写法和变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寻古代法哲学的原貌。山东大学大学院副教授魏治勋针对“德”字的本义提出自己的理解。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忠夏认为,武树臣实现了学术上从前期宏观到后期微观的转型,值得学习。通过研读,体会到了中国法律史学问的艰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尤陈俊认为,书中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色,他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搜集的资料,对獬豸的形象、“法”字的“平之如水”与流放之间的解释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老师李燕就从不同文献来看待古文字的解读以及“德”字的字形谈了自己的理解。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傅礼白称,“独角兽”能引起人阅读的欲望,该书结构方面的安排与话题的设定值得肯定,体现出武树臣的学术能力,认为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将重要的文献进行全面汇总。同时,还就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涉及的文明的标准等问题与武树臣老师进行商榷与探讨。武树臣在回应这些问题时,以自己的教具“弓”做示范,声情并茂,形象地说明了古文字的原始意义。
  会上,山东大学出版社编审尹凤桐对本书编辑出版的过程做了说明,对武树臣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予以赞扬。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曹晟旻、硕士研究生桑田也介绍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交流发言结束后,武树臣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与治学的心路历程。他说,二十年前,他怀揣着复兴中国古代混合法和重建中国式判例制度的梦,走出书斋到法院工作。五年前,又怀揣着探索东夷文化、寻找中国法的原生形态的梦,来到山东大学。他由衷感谢山东大学法学院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使他的学术生命得以延长,实现了学术研究的一个新阶段。最后,李道军、马建红对读书会做了总结。此次读书会主题鲜明凝练,突出学术交流,使与会者获益良多。 法学院举办寻找独角兽读书会
上一篇:人事部人才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
下一篇:山东大学第二届数字影像大赛作品选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