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凯里学院 > 浏览文章

烈日下的“壮士”与“蜡染姑娘”

(编辑:凯里学院 日期:2016年06月22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六月,太阳把地面烤得炙热,凯里学院900个“壮汉”与“蜡染姑娘”成为了夏日里最美的风景线。他们是为黔东南州建州60年周庆文艺汇演排练的同学。排练从5月28日开始,参加排练的同学没有了周末,没有了课余时间。

曾瑶同学就是其中一个,她来自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此之前她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报名是因为她想感受黔东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排练的前几天,她感觉到枯燥乏味,节目《蜡染姑娘》中包含了13个动作,每个动作要求每个人站的点都不一样。导演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前期每天都有变换的动作,同学们的队形分为里圈和外圈,外圈的同学在两个音乐节拍中要跑将近半个操场,而里圈的人数过于密集,常常出错,加上天气炎热,有的同学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曾瑶开始有些抱怨,后来有一次她做错了动作,旁边有人善意提醒。从那以后,她周围的同学做错动作,她也会提醒。排练时间过半,曾瑶收获了很多,有一天在排练时突然下起了雨,帐篷里挤满了人,与她并排的同学有七个,却只有一把伞,她们当即把伞给了离寝室比较远的两位同学。曾瑶用“团结、顽强的意志力”来概括此次排练。此外,她还感受到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表演的背景音乐包括了琵琶歌、锦鸡歌、侗族大歌和苗歌。一个个美丽的蜡染图案无一不震撼着曾瑶。

杨晓松,一个积极的女孩,在报名参加排练之前犹豫不决,于是她向父母征询意见,没想到母亲非常支持。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十年一次的周庆正巧被自己赶上了。此次排练锻炼了自己,还结识了很多朋友。排练的动作不难,但要做到四百人动作整齐划一并不容易。为了把动作做齐,大家动作不一致时,就会自行的手拉手,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杨晓松来自贵州锦屏,苗族,却不会说苗语,她最大的感受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发人深省。她的同伴杨敏也表示,蜡染是少数民族伟大的艺术,好的艺术应该得到传承与发展。

每个队伍里总有几个被所有人熟知的人,她们的名字往往深深印在同学们心里。张卜克,“蜡染姑娘”的队长,她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训练场,按时组织同学们集合点名,她会对迟到的同学进行思想沟通,休息时会主动和身边的人聊天,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从而加强排练过程中的默契度。学会与他人合作,集体间要紧密配合是她最大的收获。

《五百壮士脊梁之舞》队伍中也有这样的人。即便排练很辛苦,马瑞龙也从未耽误学习,每天下午才开始排练,他早晨起床便到图书馆“报道”。“ 团结、配合、默契、坚持、耐心”,马瑞龙用十个字来概括此次排练。他们班共有十四个男生参加排练,作为班长的他第一个报名。开始大家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每天要排练到晚上十点四十,他开始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他依然充满热情,他跟着导演数音乐节拍,学会自己找节奏感。让马瑞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天气酷热,三点就开始训练,为了赶上排练进度,看到明显的效果,全体同学都把上衣脱了,皮肤曝晒在太阳底下。他们就这样排练了三遍,每遍时间约七分钟,排练效果出来了,很多同学也晒脱了皮。有的同学迟到或是缺席是马瑞龙最头疼的事,因为有人空缺就意味着排练无法进行,大家都得等着。马瑞龙说,“人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团队意识,坚持个人服从集体。 ”

笔者在采访回去的路上,看到了校园里立着的展板,展板上“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夺目。如张卜克、马瑞龙等同学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而据记者获悉张卜克、马瑞龙同学已是预备党员。

(编审:张媛 编辑:杨曦)

上一篇:我校开展期末常规教学检查
下一篇:我校召开党建工作征求意见会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