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费孝通怎样做人、治学
他一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29岁时出版的英文版《江村经济》一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该书已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他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他就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
4月26晚,费孝通的助手、《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一书的作者、民盟中央委员张冠生先生登上宁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第176讲讲坛,作了题为《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的精彩讲座,与宁大师生分享了费孝通做社会调查及治学过程中的所言、所思、所行。讲座由副校长邵千钧主持。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真柱出席讲座。
讲座中,张冠生以费孝通提出的观点“社会学要讲故事”为主线,从诗书传家、弃医从文、瑶山调查、江村调查、云南调查、“我这一年”、重访江村、从反右到文革、“第二次学术生命”、乡镇企业及小城镇调查、区域发展调查、学术反思十二个方面,生动详细地诠释了费孝通的研究旨趣、学术伦理。比如费孝通说:“一个实地研究者时常会受累于名义、经济等事务上的事情,如何避免这种累赘,是社会研究者一个严重的问题。”
费孝通曾26次访江村,所著《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一书,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它展示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国家。”“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作者的一切观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当今一个中国人对西方文明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有反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本书中未发现这种现象。事实上,通过我个人同费博士的交往,我不得不羡慕他们不持民族偏见和民族仇恨——我们欧洲人能够从这样一种道德态度上学到大量的东西。”
费孝通治学严谨,尊重实际生活,注重实地调查,坚持实证研究,看重实际效果,从事艰苦实践,写出了丰厚著述,产生了恒久影响,留下了宝贵遗产。他却谦虚地说一生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江村经济》,一篇是《花篮瑶社会组织》,前者反映了中国城乡文化变迁,后者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作为民盟成员,费孝通积极参政议政,用嘴说话,用笔说话。更为可贵的是,他较早提出了中国经验:要想富,先修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搞试验,办特区。指出了中国急务:提中国概念,发中国声音,影响国际议程。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有情应怜书生去,临别花开君子兰”,费孝通的这两句诗,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张冠生饱含感情的讲座,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近两小时的讲座中,大家凝神静气,悉心聆听,为费孝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崇高精神所震撼,同时也受益匪浅。互动环节,张冠生以他丰厚的学识,及作为费孝通助手对费老的了解,很好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讲座结束后,邵千钧代表学校向张冠生赠送讲座纪念品——越窑青瓷。
相关链接:张冠生,民盟中央委员,曾主持民盟中央宣传部、参政议政部工作多年。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深受费老先生田野调查的熏染。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读书》、《东方》、《随笔》、《天涯》等刊物发表文章,出版有《世纪老人的话:费孝通卷》、《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民盟历史人物:费孝通》、《纸年轮: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晴耕雨读》、《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等书。
下一篇::学校党委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